建言献策

发展文化产业应从服务窗口抓起

时间:2012-08-16

点击:665

  洛阳日报社视觉艺术中心主任   高均海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兴国做出了战略调整,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日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充分显示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在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时刻,有着河洛文明史的洛阳如何借此东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认为应该从服务窗口抓起,完善景区、交通枢纽、文化场馆的软硬件配套功能,实现景区产业化、交通枢纽快捷化、文化场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理由:

  服务窗口的建设是旅游文化产业核心所在,其具有普及性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的特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阶段,旅游文化等领域的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已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的规划之中。如何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中的文化需求,提高旅游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从而整体提升城市的文化价值,获得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是游客对陌生之地的文化探寻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对异地文化的接受与传播的过程,文化亦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景点开设的窗口服务项目决定了其自身的文化含金量,可以这样认为,除了景点本身的文化旅游价值外,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主题性较强的文化资源的整合,文化旅游服务平台的设置等许多为满足游客专门目的开展的旅游配套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培育窗口,提升窗口形象,通过旅游者传播洛阳的文化符号是我们当前急需做的事。

  建议:

  1、整合博物馆、遗址公园等的营销、包装和推介,加强及完善配套设置的建设,提升景区旅游附加值,让游客进一步加深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与传播。

  例如博物馆。洛阳堪称博物馆之都。然而到目前为止,基本上遵循单纯的文物展示加导游走马观花式的讲解模式,产业化程度低。当人们在馆内看到众多历史宝藏,看完洛阳精彩的河洛文化历史演变过程之余想去购买一件纪念品或相关图书资料时,却无从获取。即便有,也只是停留在初级的销售与摆放阶段,有些甚至制作粗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对于博物馆产业发展,其实在欧洲、在日本、在台湾,很多博物馆都有先进的经验,其相应的配套服务设置特别完善,如多国语言的讲解器,人工和自动的存物处,丰富多彩的个性纪念品以及历史书籍,琳琅满目;有些还在馆内搭建T型台,每日定时举办当地的民俗表演,这些设置的增加和举办其实都让游客有机会对当地文化的再次吸收和消化的延续。

  如果我们的隋唐城遗址博物馆,能利用城墙建一些文物复制品商店,再利用现代灯光的造型艺术,设立一个多功能舞台展示十三朝古都的服饰,每天定时定点再举行一个大唐开城仪式,复原洛阳经典的过去和辉煌,从而达到吸引游客、增加旅游经济产值的目的。

  2、注重对城市文化地标产品的开发和推介。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文化地标,在国外的一些景点,他们会把城市的地标印在包上、明信片上、服装上、雕塑上、陶瓷上、美术作品上、摄影作品上,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洛阳文化地标非常突出,世界文化遗产卢舍那大佛是中国雕刻艺术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的维纳斯,如果能像维纳斯一样进入中国的美术教科书,必将走向世界。

  3、遵循文化艺术、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原则,以丝绸之路起点为缘由,建设“丝路起点文化产业园”。要按照全面创新的战略要求,用新的思维认识、开发和管理文化旅游产品。

  因为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之根”都有了符号和一些相应的载体,“丝路起点”还是个空白。建议建一个“丝路起点文化产业园”,由丝路之路度假酒店,博物馆和纪念品市场三部分有机结合,以此展示“人文河洛、丝路起点”的精髓,既能提高酒店的文化品味,又能产生品牌的有效传播,最终实现文化保护和产业开发的双赢,实现洛阳经济的又一次转型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