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全面盘活文化旅游资源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时间:2015-12-19

点击:5479

政协洛阳市第十二届三中全会大会发言材料

全面盘活文化旅游资源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民建洛阳市委

  近年来,我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文化品牌打造成效显著,项目带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特色文化乡镇、村,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特色文化建设格局基本形成。但还存在产业基础薄弱、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知名品牌较少等问题。

  一、洛阳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缺乏统筹融合

  洛阳作为历史悠久的千年帝都、文化圣城,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享有华夏文明肇始地,道教文化创始地,儒学文化兴盛地、佛教文化首传地、理学文化渊源地、帝都文化荟萃地、牡丹文化中心地、世界遗产集成地等美誉,然而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国内许多城市并无历史文化资源,但由于重视创意策划,善于无中生有“编故事”,把文化产业搞得风风火火。而我市的历史资源博大精深,确因缺乏创意策划而默默无闻。我市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协调发展不够,文化与旅游、休闲、园林等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不高,比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园林绿化的档次很高,但由于缺少隋唐时期文化元素、文化内涵,使游客只能观其景,而不能知其魂。南部山区的不少生态景区,也普遍表现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不够,就山水论山水,没有把文化内涵加以发掘和利用。

  2、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没有形成文化产业优势

  一是我市拥有历史遗址1074处,而对外开放的仅有1处;历代较大古墓葬1038座,而对外开放的古墓葬仅有2座;古建筑4932处,现对外开放的只有7处;大遗址遗存有7处,现对外开放的也只有1处。二是文化制造业占比过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12年洛阳市文化产业统计中,分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看,三者实现增加值之比为23.5∶3.2∶73.3,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动力不足,没有形成文化产业优势。

  3、体制机制不活,影响产业发展和效益提升

  一是管理体制各自为政。我市的文化资源分属文广新局、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民宗局等部门,相关单位条块分割,甚至相互掣肘,制约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二是经营体制效率低下。当前我市文化产业市场化、集约化程度低,很多企业盈利水平不高,勉强维持生存。全市有25个文化专业村,都处于个体经营状态,还没有融合、集聚成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专业园区。多数文化资源、景点实行事业单位管理经营,机制不活,使现有的资源不能有效转化为资产、资本,影响发展的规模和效益。2012年洛阳市实现法人单位文化产业增加值52亿元,居河南省第4位,落后于郑州(173亿元)、许昌(72.4亿元)和开封(66.2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74%,仅居河南省第9位,落后于开封、许昌、郑州、焦作、新乡、南阳、漯河和濮阳。

  二、加快洛阳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文化旅游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内部旅游资源的整合,一是与洛阳之外旅游资源的整合。如白马寺对内可与宜阳灵山寺、偃师市玄奘寺及玄奘故里,对外可以与嵩山少林寺、汝州风穴寺进行旅游线路的整合,形成佛教文化旅游专线。上清宫、下清宫对内可与孔子入周问礼碑、吕祖庵、栾川老君山,对外可与嵩山中岳庙、灵宝函谷关等组合,形成道教文化旅游专线。至于孔子入周问礼碑、邵雍故居、邵雍墓、二程故里、二程墓、伊川书院正好处在一条线路之上,可以在内部组成一条非常完美的儒家文化旅游线。对于分布比较零散的洛阳古代墓葬,如宋代石守信墓、范仲淹墓、赵普墓、新发现的富弼墓及夹马营宋太祖诞生地、司马光独乐园、二程与邵雍的有关遗迹进行整合,对外可进一步与巩义宋陵、开封宋都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宋代历史文化旅游专线。

  (二)加强对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有整体规划性和前瞻性。一是加大对“五大遗址”的开发和利用。加快对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主要遗存)、隋唐洛阳城遗址五大都城遗址整体保护规划和开发,提高洛阳“隐性”历史文化的“显性”可观、可探化;建立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向社会开放,以展示洛阳都城发展的历史。二是以洛阳古代陵墓为主题,制定邙山陵墓群保护展示方案。展示洛阳汉唐时期帝王陵墓的宏伟气魄,并同已开放的汉光武帝陵、唐恭陵及古墓博物馆等形成以古代陵墓为特色的旅游景地。三是以老城历史文化为主题,修复老城地区的文庙、城隍庙、福王府、祖师庙、文峰塔等古建筑。与开放的历史文化街区、周公庙、潞泽会馆、山陕会馆、庄家大院(洛八办旧址)、丽景门等形成明清古建筑特色景区,再现明清时期洛阳老城的风貌。四是以名人故居、历史故事遗迹为主题的整体性开发,形成突出古都洛阳文化特色的历史遗居旅游参观点。五是整合宗教名胜资源,形成城市新的文化亮点。以白马寺为重点,发展佛教文化旅游,举办“国际佛教文化节”,进一步扩大白马寺院的影响力,起到“释源”“祖庭”的龙头作用。

  (三)加大新景点开发,延长旅客滞留时间。

  洛阳文物资源虽丰富,各旅行社在线路设计上要敢于突破传统的龙门、关林、白马寺等所谓的老三篇,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设计出各具特色的线路,其作用不仅是本身的景点收入,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一些小景点 “是延长游客在洛阳市旅游滞留时间的重要途径”,并从而推动相关产业。故可采用低门票化、无门票化、无围墙化等方式。以目前而论,这些可供开发的小景点主要有万佛山石窟、颜真卿陵园、邵雍墓、吕祖庵、周公庙、汉函谷关、辟雍碑、孔子入周问礼碑、升仙太子碑、仓颉造字台、轩辕关、上清宫、下清宫、拟山园贴刻、古唐寺、平等寺、造像碑、圣教序碑、寺沟造像碑、会圣宫碑、宣武帝灵陵、元叉墓、狄仁杰墓、伊尹墓、杜甫墓、伊川书院等。

  (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

  要充分开发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要加大投人,完善与非遗保护相关的文化设施建设。二是加大生产性保护力度,鼓励非遗项目开展活动。三是鼓励申报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等,以此为载体继承和发展民间传统特色艺术,切实加强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四是建立和完善民间文化传承人和特殊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的培养与保护机制。

  (五)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规划建设洛阳市文化旅

  游产品专业园区

  发挥洛阳文物大市的优势,大力开发工艺美术品精品市场,积极扶持洛阳唐三彩、牡丹瓷等生产骨干企业,整合全市唐三彩市场,加强技术研发,重塑唐三彩国礼名品形象。大力开发新安黄河澄泥砚、伊川和孟津的青铜器、値师牡丹石、栾川水晶石、洛宁竹编等艺术产品,重点推介以洛阳牡丹画和魏碑书法为主的美术艺术产品,充分调动专业艺术人才的积极性,形成书画创作群体,促进洛阳书画艺术作品的繁荣发展,扶持一批集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重点企业。规划建设包含集工艺品展示、批发零售、研究品鉴、学术交流、休闲娱乐、产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品专业园区。

  文化是洛阳最具价值的品牌,洛阳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创新理念、超常发展为导向,充分利用洛阳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把洛阳建设成为全国的文化强市、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