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强化华夏文化文明的开发利用 推动创新提升

时间:2015-12-19

点击:794

政协洛阳市第十二届三中全会大会发言材料

强化华夏文化文明的开发利用推动创新提升

民建洛阳市委

  洛阳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建议打造“四个一工程”:申报一个国家级的河洛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成立一个融合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一河一路”发展联盟、推出一批国家级的“洛阳河洛文明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项目、打造一批过得硬、叫得响、留得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演艺产品。并以“四个一”为抓手,全面盘活洛阳的文化旅游资源,强化华夏文化文明的开发利用,使人文洛阳、魅力洛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目的地,让文化旅游对洛阳经济增长的贡献自然地释放出来。

  一、申报一个国家级的河洛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河洛文化具有“源头性、正统性、辐射性”三个重要特性,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涵盖史前考古学、三皇五帝文化、河图洛书传说、都城文化、制度文化、五大学说流派的建立、史官文化及史学的建立和名人文化、河洛民俗文化、姓氏文化、园林文化、牡丹文化等分支,这在学术界早已形成共识。所以,洛阳不论是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还是打造中原副中心城市,都必须主打“河洛文化”牌,都必须定位于“华夏文明原点,河洛文化之都”,都必须把河洛文明传承创新工程作为突破口。

  在这方面,甘肃省两年前就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了国家级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牌子,并获得批准。两年来,甘肃省积极推动更多的文物进入国家和世界保护范围。2014年,甘肃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73处增加到131处。世界文化遗产“大家庭”迎来甘肃的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5个新成员。甘肃的世界文化遗产点也由此前的2处增至7处,与北京并列全国第二。

  去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支持登封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郑州市已经走到了我们前面。所以,我市应抓住国务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建设国家级的“洛阳河洛文明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以雄厚的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长期以来,我们通过“中国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关林朝圣大典”等文化节庆活动的开展和文化品牌的打造,河洛文明生态示范区已出具规模,因此,在此基础上,向国家相关部门申报建设国家级的“洛阳河洛文明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既是顺理成章之事,也是刻不容缓之事。

  二、成立一个融合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一河一路”发展联盟

  2014年6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与丝绸之路被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洛阳在丝绸之路和大运河两个项目中,共有5个申遗点跻身新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列,从而使得洛阳的世界文化遗产总数也由1处陡增至6处。

  洛阳是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相交的城市,为此,我们建议,以洛阳为中心,成立“一河一路”沿线城市发展联盟。加快沿线城市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共同培育推广旅游品牌,策划打造全新的丝绸之路和大运河这两条世界级精品旅游线,不断提高洛阳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按照我们的设想,融合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一河一路”发展联盟应该由市政府牵头,重点工作应放在“一河一路”文化中心的打造上。与沿线城市联合筹建“一河一路”专题博物馆、“一河一路”文化体验馆。集中力量,推出具有“一河一路”文化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一河一路”品牌整体形象,提升“一河一路”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并设计好一个联盟、一本画册、一组旅游线路、一组丝路美食和运河美食、一部形象片、一组旅游节庆、一个专题网站、一组特色纪念品、一组丝路和运河形象代言人。

  三、推出一批国家级的“洛阳河洛文明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项目

  着力抓好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白马寺佛教园区、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外,还应坚持“抓大不放小,大中小联动”的原则,形成合力,叫响河洛文化品牌。

  1.配合国家的博物馆和大遗址公园建设,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能够展示洛阳厚重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文博建设项目。

  一是高度重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大遗址展示的步伐,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目标,要打造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精品示范工程,倡导“政府主导,文保牵头、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遗址公园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尽快启动传统经典诵读与礼乐复制工程,在遗址内部展示中,可考虑通过声、光、电手段,动用3D影片、虚拟漫游、全息模型投影等多种现代数字化手段,将各个历史时期在洛阳的人类活动、历史事件生动地表达出来。二是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文化遗产传承理念。在城市规划上优先考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争空间”的问题,要体现出文物保护的公益性质。

  2.通过中华姓氏文化园、客家人南迁纪念园等项目,把“根在河洛”坐实,高起点大手笔谋划建设河洛文化的展示基地。

  在不断提升中华姓氏文化园、客家人南迁纪念园的基础上,办好河洛文化节,建议:一是将“河洛文化旅游节”改为“河洛文化节”,建设“河洛文化广场”,在广场中央树立“河洛郎”群雕,为城市“灵魂”提供一个依附之处,为全球华人提供一个谒祖之所,为“河洛文化节”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二是紧紧抓住“根、祖、源”文化这个总纲,高高举起“中华原点”这面大旗,亮出“华夏之源”、“根在河洛”这张名片,谋划建设“河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反映中华民族“根、祖、源”文化及中国早期文明的“生态园”、“圣地园”和“史博园”,全面系统整合河洛地区乃至中国早期文化资源,让洛阳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承载地,成为全球华人的根亲文化圣地,成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展示研究基地。

  3. 通过整合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整合洛阳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不同的特色线路,满足不同人的旅游需求。如白马寺对内可与宜阳灵山寺、偃师市玄奘寺及玄奘故里,对外可以与嵩山少林寺、汝州风穴寺进行旅游线路的整合,形成佛教文化旅游专线。上清宫、下清宫对内可与孔子入周问礼碑、吕祖庵、栾川老君山,对外可与嵩山中岳庙、灵宝函谷关等组合,形成道教文化旅游专线。至于孔子入周问礼碑、邵雍故居、邵雍墓、二程故里、二程墓、伊川书院正好处在一条线路之上,可以在内部组成一条非常完美的儒家文化旅游线,同时也可对外与嵩山的嵩阳书院进行进一步的线路整合。对于分布比较零散的洛阳古代墓葬,也可以将其以朝代进行整合,纳入到周代、汉代、北朝、唐代、宋代等不同的旅游专线内,并进一步与所在地资源整合。如宋代石守信墓、范仲淹墓、赵普墓、新发现的富弼墓及夹马营宋太祖诞生地、司马光独乐园、二程与邵雍的有关遗迹进行整合,对外可进一步与巩义宋陵、开封宋都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宋代历史文化旅游专线。

  加大新景点开发,延长旅客滞留时间。这些可供开发的小景点主要有万佛山石窟、颜真卿陵园、邵雍墓、吕祖庵、周公庙、汉函谷关、辟雍碑、孔子入周问礼碑、升仙太子碑、仓颉造字台、轩辕关、上清宫、下清宫、拟山园贴刻、古唐寺、平等寺、造像碑、圣教序碑、寺沟造像碑、会圣宫碑、宣武帝灵陵、元叉墓、狄仁杰墓、伊尹墓、杜甫墓、伊川书院等。

  四、打造一批过得硬、叫得响、留得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演艺产品

  引导鼓励有关企业推出和提升具有古都特色、洛阳特色、质量上乘的原创文化旅游演出节目。借鉴“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大型实景文化表演的成功经验,邀请国内专业文化旅游演艺策划团队,也可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打造一台常年演出,高品位、高质量、具备较强吸引力的反映洛阳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演艺项目,使其成为洛阳的精品剧目与核心文化旅游产品。

  还应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创办一份展示河洛文明的全国性文化期刊,打造一个响亮的舆论平台。如: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已经倡导出京城人的生活方式;上海的《新民周刊》,一直以鲜明的特色、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形式,在宣传和传播上海的城市精神。尤其是兰州的《读者》杂志,是中国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期刊,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其品牌价值逾76.45亿。

  河洛文化,博大精深。“根在河洛”,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我们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根文化为引领,就一定能够在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进程中,走出一条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