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就业问题研究

时间:2018-09-07

点击:17236

  民建洛阳市委 王继宽

  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不断探索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将成为今后河南破解发展难题的战略选择。对河南这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来说,既是极佳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巨大的挑战,其中难题之一就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就业问题,因为“三化”的障碍是土地的硬约束、土地的解决靠大量农村人口市民化、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前提是稳定的再就业,城镇化、工业化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是刚性的,需要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以土地规模经营为标志的农业现代化,也需要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然而据专家测算,未来十年,河南城镇需要就业再就业2000多万人,农村还有1000多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而目前城镇每年仅能提供新增就业岗位100万左右,十年也就1000万,就业压力巨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农民就业方式和生产方式的“突变”等都成为了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就业难题,但是就业问题解决的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村转移人口的生存和生活,而且关系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程,甚至关系到社会安全及和谐稳定。因此,研究解决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就业问题,既具有战略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影响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就业的主要障碍有户籍管理制度限制、转移成本高、市民待遇不足、学历技能低、公共信息服务不到位等。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就业渠道单一、岗位技能少、就业稳定性差、经济收入低、基本权利无保障、社会保障不足等。

  深入分析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化”协调发展对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就业的要求;了解政府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就业方面应尽的职责、所做的工作、差距和困难、改进方向等。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创新的思维去探寻有效破解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就业难题,力求从宏观战略、政府职责、区域布局、方案规划等方面有所突破创新。

  按照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我们认为,妥善解决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就业问题,必须立足河南省情,符合河南实际,体现河南特色,既要解决当前已经融入城镇生活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包括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就业问题,更要着眼未来,谋划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所带来的更大规模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就业问题。这就需要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力求从宏观战略、政府职责、区域布局、方案规划等方面进行多层面谋划、多措施并举,探寻有效破解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就业难题,为促进河南“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战略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1. 宏观战略层面:经济发展是基石,以产业吸纳为核心。比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保持河南资本密集型重工业发展优势的同时,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保持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优势的同时,着力发展劳动服务型的第三产业;保持大中型国有企业发展优势的同时,着力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保持现有产业发展优势的同时,积极承接国外、东部转移产业等。

  2. 政府职责层面:发挥政府和市场“双”机制作用,以政府决策为主导。比如,改革户籍、住房制度和社保城乡统筹等,破除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就业的制度障碍;加强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实施技能振兴工程;鼓励、支持各类人员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与海外、东西部地区劳务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和信息交流,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解决河南农村转移人口刚性过剩问题;建立公共就业平台、人力资源市场交流服务平台,为转移人口自主择业提供条件。

  3. 区域布局层面:省内、省外多区域就业,以省内转移就业为主。鉴于河南人口众多,就业岗位不足的现实,在扩大省内就业的同时,积极推动省外劳务输出和异地就业;在大中城市扩容升级,提高转移人口承载能力的同时,重点放在提升县域以下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的综合功能,以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吸纳转移人口为主,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就近就地、稳定就业。

  4. 方案规划层面:科学谋划,长远部署,分类分阶段稳步推进。比如,优先解决转移人口中的失地农民,因为就业是他们家庭的生存、生活保障;然后是已转移的农民工,他们市民化的主要障碍是就业稳定和市民待遇;但重点是“三化”快速推进中,有待市民化的农村转移人口就业问题,必须长远谋划,合理组织,稳步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