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升石化园区承载能力

作者:杨宏磊

时间:2023-10-10

点击:27118

供稿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杨宏磊   民建会员、昊华气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安全总监、高级工程师,洛阳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一、目前存在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孟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下简称开发区)已经初具规模,并且也有大发展(大乙烯项目带来的契机)的机遇,但园区基础建设相对缺少和滞后,不能很好地为企业服务,利于后续开展招商。主要问题如下:

目前国内较为完善的化工园区的一般都会有以下三种:一是基本型基础配套设施,一般包括:供电系统(大部分涉及危险化学品企业需要保证双电源)、蒸汽站(蒸汽供应系统)、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危化品运输(含停车场)、压缩空气(氮气)系统、危险废物暂存仓库等,这些基础设施的主要工程是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周边的配套服务,可以把企业相同的生产服务职能合并起来,减少企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现象,不但可以减少企业的投入和土地利用率,也可以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但如果运行和管理得当的话,也可以为园区创造一定的经济收入。二是保障类型的基础设施,一般指:专业的消防和应急处置队伍(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队伍)、专业的医院和医疗救护组织、园区风险(包括和安全和环保)监控系统、专业的运维队伍(如服务企业的维修队伍;仪表、电气类队伍等)、人才和财务服务机构(如猎头、财务、法律等各种类型服务机构)、专业培训和取证机构、生活保障类机构(住宿、交通、食堂等日常生活类设施)等。这些机构相对基本型基础设施来说,以人才和技能为核心,可以给企业提供更深度的服务,可以让企业“足不出园”就能完成各种生产保障任务。三是是动力型基础设施。近些年,很多已经很完善的园区都在考虑一个问题:如何保障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在园区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招商引进时候企业前景和效益都很好,没想到进来两三年就不行了,成了一个包袱,这种事情经历多了才发现,企业没有研发、转化能力,只有一套装置几种产品,很难持续发展。所以近些年沿海一些先进的园区开始建立相应的研发、转化、设计机构,给企业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实现园区共赢。

目前开发区由于缺少规划和实施,导致园区基础设施缺乏、基础配套设施疏于管理,难以发挥用处、各种变革与调整等各种原因,造成上述三类基础设施都存在不完整和缺失现象,连一些最为基础的东西都难以保障,如:供水管网压力长期不足,导致消防水压力不够;工业污水处理厂难以为继,靠强制收取企业高价处理费来维持;缺少专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缺失不但不能保障企业生产的正常生产,也给招商引资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与国内一流化工园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意见建议

(一)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与管理

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对园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基本型的基础设施)进行进行调研和梳理,首先要解决一些企业目前比较迫切的问题,如上下水、蒸汽、双电源、危险废物的暂存和处置等问题,建立统一的一体化管理机构,高效、便捷的为企业服务,这应该是提升营商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园区提升必须要做的事情。

(二)进一步完善服务和保障类设施

随着“大乙烯”项目和其配套设施项目的建设,园区无论从地域、规模、人口来说都会出现倍数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风险的叠加,如果服务和保障类基础设施不完善,不但不保障园区内企业的正常运行,还会在出现问题时候手忙脚乱,甚至出现更大的问题。

(三)搭建园区内循环平台,实现园区效益最大化

产业园区就好比一个大的工业“社区”,“居民”是工厂,合作企业是“邻居”,园区管理部门就是居委会,通过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交流”设备、技术和产品,促进企业间发生“耦合共生”反应,企业生产才更能好发展。强化供需对接、协同创新和产业共建,推动着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等共生耦合,促进了企业抱团链条式集聚发展,形成了“内循环”链式发展产业生态和互惠共赢发展格局。

建议园区搭建循环化改造公共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模式,将物质流向引入循环经济,满足企业、产业链和园区三大循环化改造主体的实际需求,探索区域循环经济与物联网的无缝衔接。

(四)建立引进人才机制,整合培养人才机构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对于将要进入快速发展的孟津园区更是如此,需要众多的各级、各类型人才。首先是建立高级人才的引进政策和相关配套设施,洛阳市作为三线城市,在引进高端人才时并不占有优势,如何实现园区的人才战略,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队伍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事业留人、发展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四个留人”值得参考:事业留人,工作长期、稳定是生活和谐、稳定的前提;发展留人,人才需要重视,只有得到重视人才才能找到自己在队伍当中的担当;感情留人,同样的薪酬,同样的劳动强度,同样的工作环境,劳工关系和谐,工作顺心就是薪酬以外最重要的留人砝码;待遇留人,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得报酬。企业的薪酬、各项福利、保险、公积金状况都是人才选择企业的重要依据,相同的工作,不一样的待遇是人才流动的前提,只有站在制高点才能留住人才,聚拢人才。其次是建立配套机构培养人才。此外,要重视培养操作类工人、管理型人才(特别是安全管理类人才)、科研型人才,建议整合开发区教育类机构,打造满足园区发展的人才培养机构。

(五)“软硬兼得”,打造可持续发展园区

开发区目前企业除了两三家科研专制单位外,大多为生产型企业,而目前国内发达园区皆为“一半硬、一半软”的产业结构,“一半硬”是指生产型企业,而“一半软”为创新、孵化型平台,包括研发、科研转化、设计、施工等类型企业,众所周知,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除个别基础性资源类加工行业外,其他产品生命周期都很短,很多装置的高利润期不足两年,创新和转化成了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建议园区大力发展“一半软”的产业,即整合、引进研发、转化、设计类企业,能够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